OA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包铝要闻

“绿能量”助力高质量发展——中铝股份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

发布时间:2020-08-28 浏览:3106 字体: 分享:

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对于中铝集团旗下的核心板块中铝股份来说,当好行业龙头,做好环保工作,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既是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是引领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生产经营持续向好的同时,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曲线持续下降,推动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的美好生活到来。”这是中铝股份在2019年社会责任发布会上的铿锵承诺。
               
                                      为旧矿山披上新“绿衣”
   矿山开采后及时复垦还地于民,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企地和谐的有效举措。在位于广西百色市平果县的中铝股份广西分公司铝土矿区,绿油油的农作物让开采之后的矿山土地披上了崭新的“绿衣”,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也为当地的农户增产增收拓宽了一条新的途径。
   中铝股份广西分公司铝土矿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矿区面积广,石漠化程度重,零星分散在矿区内的土地夹在石坳里,土层薄,土壤肥力差,地里碎石多,用当地人的话说就是“九分石头一分土”,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为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中铝股份广西分公司打破以往开矿获利后再履行社会责任的传统做法,将开采工艺与矿山复垦工艺结合为一体,创新采矿临时用地制度,将开采用地方式由传统的“征收土地”改为“临时用地”,按照“边开采边复垦”的思路对采空区进行土地平整和土壤培肥后,让曾经石漠化严重的土地实现了“华丽转身”,变成了适合种植甘蔗、黄豆、玉米、蔬菜等多种农作物的沃土良田。该公司创新采矿临时用地制度、有效保护耕地的经验做法受到了国务院办公厅的表扬。
   在改造复垦区荒地的同时,中铝股份广西分公司坚持将复垦区土地进行一年以上的土壤培肥,使土壤肥力达到当地同类土地的地力水平,再还给农民使用,减少了农民的使用成本,增加了当期的收益。通过在矿山上实施“租地—采矿—复垦—还地”的采矿模式,中铝股份真正做到了还地于民、造福于民,走出了一条企地和谐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王家后乡的渑池矿香草洼铝土矿区,中铝矿业创新性地在采空区种植核桃树,在树下种植杭白菊、豆角、西红柿、青菜,地埝边上栽植花椒树等各类农林经济作物,同时饲养鸡、鸭等家禽,让“伤痕累累”的土地摇身一变形成了蔬菜、家禽、经济林“三位一体”的立体生态农庄。在巩义市小关镇的小关矿区,中铝矿业按照地方政府出台的租地、搬迁标准进行投资,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目前已复垦耕地900亩,并新建了一座6.4万平方米的新型农村社区,人均居住面积由30平方米增加到53.1平方米,村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大为改善。
在山西古县铝矿和西河底矿区,中铝山西新材料大力实施矿山循环产业发展新模式,将外排土场与小流域治理相结合,把已完成复垦的矿山土地交由周边群众耕种,让“荒山野岭”变成“田园牧场”,同时聘用周边村民,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增加了当地村民收入,实现了双赢。
在贵州省遵义市的仙人岩矿区,遵义铝业将复垦区打造为茶园,惠及周边乡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被当地村民赞誉为“开通了致富的小康路”。通过与当地政府和村民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建立多元合作共同发展的矿区模式,中铝股份成功推动了矿区新农村建设、矿区土地复垦、生态绿色种植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互利共赢、和谐共荣,树立了负责任、有担当的国有企业形象。
   截至2019年年底,中铝股份累计投入超过4亿元,复垦矿山面积7.85余万亩,复垦率达到86%以上,7座矿山入选全国绿色矿山名录,3家企业入选工信部“绿色工厂”名单。
                                             让蓝天白云常在
   传统电解铝工艺存在粉尘颗粒物污染等问题,如何破解该难题实现零污染目标,是铝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中铝股份作为行业的排头兵,率先在行业中开展环保领先战略,以对照标准找差距、对标行业找位置、分析趋势找路径为抓手,促进我国铝行业绿色发展。
为确保中铝集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落到实处,中铝股份梳理铝行业国内外先进环保标准,对梳理出的差距和问题,制订环保领先“一企一策”方案,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和魄力对资源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产业层次低、技术装备水平低的落后产能进行了彻底淘汰。位于内蒙古包头市的包头铝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创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环境与经济双赢的绿色工厂。按照中铝股份关于淘汰落后和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的统一部署,十年来,包头铝业先后淘汰了60千安、70千安自焙槽和135千安小型预焙阳极电解槽,淘汰了生产、生活区16台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及周边地区多台供暖燃煤小锅炉,让企业得以减负前行,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5年至今,中铝股份累计淘汰电解铝落后产能123万吨、淘汰电厂落后产能42兆瓦、淘汰炭素落后产能43.7万吨,用实际行动助推着中铝集团生态环保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中铝股份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代表国内最先进电解技术的华云电解系列在包头建成投产。根据现场检测数据,华云电解新系统排放的烟气中,各项污染物指标全部满足大气排放限值的标准要求,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7500吨、氮氧化物600多吨、烟尘400多吨,标志着中铝股份在电解铝工艺治污减排领域迈出了领先的一步,引领和推动了行业整体电解工艺技术的进步。
对于存量产能的环保工作,中铝股份持续加大技术对接、引进和研发力度,全力摸索与推动技术创新,在治污减排的部分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5年年初以来,中铝股份在污染治理和提标改造方面累计投入超过80亿元,先后完成了包括47台火电锅炉、16台熟料烧成窑和24台氢氧化铝焙烧炉在内的设备设施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12家所属企业建成了铁路专用线,“2+26”重点区域的4家所属企业通过调整运输结构,实现铝土矿、煤炭等大宗物料铁路运输比例达80%以上。中铝股份通过重拳出击,对煅烧工序、组装成型、焙烧工序、炭素工序等重点区域污染物排放进行系统摸排,全面实施环保设备设施升级改造,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坚实保障。
                                        让废弃物实现“三化”
   如何处理电解铝企业产生的铝灰、炭渣、大修渣等废弃物,一直都是铝行业一个难题。近年,中铝股份紧紧围绕铝灰、炭渣、大修渣“三化处置”问题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探索废弃物处置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技术路径,持续提升工业废物处置水平。
在开展铝电解大修渣无害化处置试验过程中,中铝股份的攻关团队从10克、30克、300克微型级试验开始,逐步加大试验级别,不断总结经验,经过9个月的昼夜奋战和艰辛探索,终于从上千组数据中遴选出最佳工艺技术参数,铝电解大修渣无害化处置技术研究获得圆满成功。2017年4月,总投资1800多万元的电解大修渣无害化处置示范生产线在包头铝业顺利建成投运。处理后的无害化渣和循环水溶液,真正实现了超低排放,每年可节约处置费用2000万元以上,为全国铝电解企业大修渣无害化处置树立了新标杆。
   在推动电解大修渣无害化处置取得成效的同时,中铝股份开展大修渣减量化工作,通过组织精兵强将对大修渣减量化科研项目进行上百次试验和技术攻关,成功把大修渣中的防渗料分拣出来进行破碎,并回用至电解槽,使得大修渣量减少10%以上 。为将废弃物“吃干榨尽”,中铝股份经过反复探索和研究,先后建成了火法炭渣处理线、铝和电解质回收利用生产线、铝灰烧结生产线,通过浮选、火法等工艺将铝电解产生的炭渣、铝灰进行还原,再返回电解生产工序,从而实现了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目标。目前,中铝股份已在兰州铝业、包头铝业等企业建成了6条电解铝大修渣无害化处理生产线,年处理能力达3.8万吨,在实现电解铝工业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中铝股份还积极推进废阴极资源化利用科技攻关,目前进展顺利。
   良好的处置技术效果和处置成本优势让中铝股份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新疆、甘肃、河南等地的多家铝企业纷纷表达了合作意向。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推动中铝股份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促进行业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中铝方案”。